首页 > 网游竞技 > 红楼之姨娘攻略 > 64、第 64 章

64、第 64 章(1/2)

目录

转眼就到了贾赦启程的日子,一大早天还没有亮,丽娘就起了身,不厌其烦的交代李妈妈等照顾好瑚哥儿,又抱着瑚哥儿不舍的说了一大车话,反复叮嘱瑚哥儿要好好吃饭睡觉,读书等等。直到三福过来催了好几遍,丽娘又使劲儿紧了紧怀里的瑚哥儿,狠了狠心,松开了手,含着泪出了门。

昨晚贾赦歇在正院张氏房里,天还没亮的时候,张氏拖着疲惫的身子服侍他起身。贾赦见她身子不好,就没让她多送。如此一来,众位姨娘通房也只好在正院和贾赦拜别,没到大门口相送。

贾赦在贾代善的带领下,去祠堂拜别了列祖列宗,再回荣禧堂拜别贾母,在众人的不舍和期待中,领着一众人浩浩荡荡地离开了荣国府。

一行人里,女眷就是丽娘,还有通房阿娇,剩下的就是跟着服侍的丫头婆子。外院呢,有贾代善安排好的幕僚,清客相公,七八个长随,二十几个护院等。丽娘和阿娇一辆车,丫头婆子四个人一辆车,加上放随用行礼箱笼的车子,又是七八辆车。贾赦和幕僚,请客相公们,还有小厮长随等都以马代步马,后面有七八辆太平车,拉着真正带到任上去的行李衣物等。

这一行人,二十几辆车,几十匹马,浩浩荡荡的除了荣国府,占满了整个宁荣街,缓缓的出了西门,向山西行去。

贾赦的品阶是宣威将军,实际上其官职是都指挥使司,是山西的最高军事长官,掌山西一省的军政,与承宣布政使,提刑按察使,学政等一起协助山西巡抚管理山西。

丽娘在马车行到太原的时候,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,首先入目的是高高的古城墙,城门上方青石条匾额上是斗大的“太原”两个字。这两个字比划粗厉,霸气十足。据说是本朝开国的平定山西的时候留下的御笔。

太原城的格局与神京类似,共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,城内连通南北、东西的两条大街犹为宽阔,俱都是青石铺就,宽阔通畅。南城内聚集了各种商铺、饭庄、客店等等,是城内最繁华热闹的所在。东城则多是些深宅大院,多为仕宦人家和富商巨贾居住。这两处地方,大多是宽阔的街道。北城是城内一般百姓聚居之地,西城则是龙蛇混杂,很多地方白天悄无声息,到了夜晚却比南城更加繁华热闹,官府的教坊司,妓馆,戏院都设在此处,是太原城鼎鼎有名的红灯区。因此这两处颇多曲折狭长的巷子、窄窄的深街等隐蔽性较强的地方。

贾赦的都司府也设在山西太原城,紧挨着正中的巡抚衙门,是东西、南北两条大街交汇的地方。都司衙门两侧,又有东西两座兵营,担当城内日常安全守卫之责。与西城外和北城外两座守军大营遥相呼应。

官舍则在东城,与都司衙门只隔了一条街。当初这些都是朝廷下旨兴建,经历几代,是太原城内颇有名气的大宅子。宅子共有五进,院落都颇为宽敞,就是最窄的夹道,都可通行马车。比起京里的荣国府,就其面积来说,也不差什么。因先后住过几任都司,虽这回也稍事修缮了一回,却也多少留下些印记,因此各个院落风格颇为不同,也算别具特色。

坐在桌前,丽娘正在写信,不但是给张氏的例行请安的书信,丽娘还专门给瑚哥儿也写了一封,另外,丽娘也给已经到了苏州的吴立行也写了一封。其实,在知道自己要跟着贾赦上任的时候,丽娘就立即修书一封寄往苏州吴立行处,估计在他们一行还没到山西的时候,吴立行已经收到了。信里丽娘出了告知她跟着贾赦到了山西任上之外,主要是托吴立行帮忙介绍一位好的师傅给瑚哥儿,当初吴立行外放,瑚哥儿在吴府的课程也被迫中断,只好日日跟着贾代儒在族学里念书。本来丽娘是想好好的寻访一位名师,谁知又刚好逢上贾赦外放,就被耽搁了,如此一来,直到他们离京,都没能解决这件事。虽说,丽娘也一再的托付了张氏,但是估计这事还是得靠自己才行。

时间在丽娘奋笔疾书间悄悄流逝,日暮时分,天色渐暗,三福拿着打火石点燃了烛台上的蜡烛,轻轻地放在桌上。

丽娘顿觉眼前一亮,眨了眨有些干涩的眼睛,回过神来,见外边天已经快要黑了,问道:“大爷那边宴席还没散”

三福一边移轻轻地移开手,一边扭过头回道:“回奶奶,还没,估计还得一会儿。”

丽娘掏出怀表看了看,大概戌时三刻的样子,估计贾赦没那么早算,就坐下来继续写信。

掐指一算,丽娘他们到这儿已经有了十来天了,前三天就是收拾安顿,后面的几天,贾赦主要是去衙门交接工作,熟悉各处的事物,和上司同僚见面,接着就是山西诸位官员给贾赦接风洗尘的各种宴会。当然了,丽娘也是需要跟着出去应酬一番的,毕竟,夫人外交也是相当重要的。

如此这般,又过去了七八天,直到今日,丽娘才腾出空来写信。而贾赦则是去城外西、南两座兵营接受指挥同知的觐见。比较幸运的是,这两位同知也都是侍卫出身,是贾赦以前的同僚,只是比贾赦要早些外放出来。如今,有了他们的协助,贾赦的各项工作自然是交接地更为顺畅。如此,公事谈完了,他们就跟了贾赦回了官舍。丽娘吩咐准备了上等的席面送过去,看来这些人因着他乡遇故知,是打算不醉不归了。

丽娘想透了这些,就点点头,吩咐三福道:“你去吩咐厨房,另外加让两道清淡爽口些的小菜送上去,另外再去叫柳大家的再备好醒酒汤,记得给大爷准备酸笋汤,他不吃其他的醒酒汤的。”

三福答应着退了出去。

丽娘写完了最后几句才放下笔,晾了一会儿,等差不多干了的时候,拿起信,又吹了吹,见墨迹完全干了才轻轻折好,放入信封内。

前院花厅,贾赦、冯紫蕙、柳蓝、吴天俊等正在推杯换盏,边吃边聊,气氛很是融洽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