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网游竞技 > 红楼之姨娘攻略 > 102、第102章

102、第102章(1/2)

目录

十年寒窗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下知。看着街道两旁众人的热情与嘶吼,贾瑚不无感慨。

温文尔雅,笑容可掬,如一泓清泉般纯净,又如春日暖阳般温暖。这就是街道两旁围着看热闹的人对于新科状元的看法。

打马游街结束后,贾瑚等人便被礼部的小吏引着去礼部见了今科的主考官,拜了座师,彼此闲叙一番,后自回府不提。

因着第二日贾瑚要赴琼林宴,他回府后就没有再各处应酬,早早地用了饭就歇下休息不提,以免第二日精神不济。

琼林宴,一般是殿试后皇帝宣布了登科进士的名次后再亲口赐宴,由礼部主办相关事宜。日子一般都选在在揭榜后的第三日举行。

这日一大早,贾瑚就随着贾赦一起出了门。只是在进宫的时候,父子两人才分开。贾赦直接往衙门里去,而贾瑚则去了礼部。那里早有专门的官员来给他们这些新科进士讲解和培训各种礼节。直到日上三竿,贾瑚等依然还在那里练习如何走官步,如何跪下,叩首,站立,见不同等级的官员如何行礼等等。贾瑚因着世家出身,又有贾赦和吴立行等的日常教导,基础本就打得牢固,只稍微地听听,看着人做过一遍,就能领会其精髓,做得像模像样了。教导的官员看了,心下很是感叹,不愧是新科状元,脑子就是机灵。

琼林宴设在皇家园林琼林苑中。所以贾瑚在礼官的指引下和榜眼、探花一起带领着新出炉的进士排成队列,肃然站立着,准备迎皇帝。

琼林宴,自然新科进士是这场宴会的主角。文武百官都只是陪客而已。贾瑚作为透明状元自然又是排在新科进士这一队列的最前面。

他一身红袍,加之年少高才,容貌清俊,在一干子人中,倒也极出挑,颇有几分鹤立鸡群的感觉。任谁见了这位玉树临风、仪表堂堂的少年,都要赞一个俊字。特别是那些和贾家有旧的人家,多多少少都知道他的出身,又觉得贾瑚这回这中了状元不但是荣国府的荣耀,同时也是皇帝向权贵世家们发出的一个极具暗示意义的信号,那就是皇帝有些不耐烦朝堂上整日都是那些新贵们在不停地蹦q了,准备重新重用老牌子的世家了。所以,他们纷纷过来同贾赦寒暄,对贾瑚也赞誉有加,什么雏凤清于老凤声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

贾赦来的时间点儿掐的很好,不早不晚,只在百官们来得四五成的时候才同往常一样不紧不慢的走了进来,一一地同同僚们寒暄着。态度依然如故,不会让人觉得他过分骄躁,也不会让人觉得他故意显摆。

同僚们对贾瑚的赞赏他都听见了,心里自是喜不自甚,但是他毕竟做了这么些年的官,早就历练成官场的老油子了,成了人精儿了,即便内心有再多的骄傲与得意,面上却依然一派正经,肃然憨厚,只说是托庇于皇上的厚爱。最后还强调道,贾瑚毕竟是小辈儿,即便取得了好的成绩,但是依然年幼,少不更事,希望他们这些叔叔伯伯们往后多家照顾等等。

众人见了贾赦贾瑚父子都不是轻狂之人,心下自是又高看了他们一份。这会儿见了贾瑚玉树临风、仪表堂堂的样子,心下更是多喜欢了一分,心里遗憾这怎么就不是自己的亲儿子,随后又想着女婿不也是半子嘛,若是能招这么一个东床快婿也是不错的。遂都低下头开始琢磨起自家闺女的年岁起来。

天色渐渐晚了下来,文武百官,皇亲国戚,三甲学子俱已经到齐,肃立垂首站好。忽听外边传来一阵整齐有序的脚步声。一时,有十来个太监小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,有节奏地拍着手儿。贾瑚早在礼部受训的时候就知道了这表示皇帝要到了,遂低着头,但是心里依然有些紧张。

其他人心底也都清楚会意,都知道是“来了,来了”,各个虽然都垂首拱立,一幅庄严肃穆的样子,却也都竖着耳朵听着外面的动静。准备迎接圣驾。

大半日都一直静悄悄的。忽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的走来,至门口下了马,然后将马牵了出围旌之外,便垂手面西站住。半日又是一对,亦是如此。少时半刻,便来了十来对,方闻得隐隐细乐之声。

一对对绣着五龙的明黄缎帷,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,然后一柄九龙曲柄黄华盖伞过来,便是冠袍带履。又有值事太监捧着盥盆、拂尘、唾壶、马杌、交椅等类。一队队过完,后面方是三十六个太监抬着一顶金色的玉辇,缓缓行来。远远望去,就似一座能够移动的宅子一般。

翠华摇摇,旌旗猎猎,法驾卤薄,迤逦而行,皇家威仪,果然非同凡响。

接下来自有礼官引导着众人行三跪九叩的之礼。众人又是一通跪拜不提。

皇帝下了御辇,进了园子,自是一脸笑意的免了礼。

随即皇帝宣读了一些制式的话语后,又说了些勉励学子的话,也没有多说什么,便开了宴席。

宴席中间,皇帝宣了前三甲觐见,见了贾瑚这个贾瑚新科状元今日一袭状元红袍立在那里,说不出的玉树临风,气质卓然,令人心生愉悦。皇帝见了他这幅样子,又仔细问了他的生平,得知他出自权贵世家荣国府,又想起往昔荣府一脉的好处来,脸上的笑意又更真了几分。随后又问了他关于时事的问题,贾瑚的回答也言之有物,很是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,并没有少年人特有的好高骛远,不切实际的空谈。并且言谈举止也都温文尔雅,又不会让人觉得光芒毕露。一时对贾瑚更是好感剧增,当场就钦赐贾瑚为正六品翰林院侍讲,比以往历届状元的从六品翰林院修撰高了半个品级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返回顶部